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一书读懂中华“左祖右社”传统都城理想范式
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一书读懂中华“左祖右社”传统都城理想范式
一、背景: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传统都城理想范式
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轴线古建经典:巍峨庄严的太庙享殿/贾福林摄
“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这句话是对于中轴线的最好诠释——北京独特的、壮美的空间秩序,前后蜿蜒起伏、左右形状对称的主要建筑布局,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的。北京中轴线建筑恢宏,气势浩大,无论是从建筑学还是从建筑美学角度来讲,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两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
中轴线“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充分体现了整个北京布局的严谨和秩序,遵循了《周礼·考工记》“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传统都城理想范式,融入了我国三千年前城市规划的思想。北京太庙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祖庙,是中国祖先崇拜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是重要的国家礼制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唯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祭祖建筑群,拥有完整的格局、辉煌的建筑、精美的艺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堪称古建园林之瑰宝。太庙享殿为明代遗构,采用明清官式建筑的最高形制,规模空前,用料考究,代表了明清皇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轴线众多遗产点中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意义。见证了中国社会从王朝统治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
二、内容介绍——近年来不多见的深入研究、解读太庙与中轴线重要关系的图书
《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正是近年来不多见的深入研究、解读太庙与中轴线重要关系的图书——本书紧扣中轴线文化探源、北京传统都城文化等热点,系统研究了中华太庙的起源和发展,北京地区宗庙和太庙的历史与现状,诠释了太庙在中轴线申遗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太庙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
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和清晰的图片,对太庙“左祖右社”的空间关系、太庙与紫禁城的关系,太庙与“九坛八庙”的关系以及在中轴线申遗中的重要价值等进行了明确的分析解答。对太庙体现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礼乐文化、建筑艺术、艺术审美等分节重点论述,很多观点填补了研究的空白,尽心尽力的向大众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图:太庙戟门与中轴线端门//贾福林摄
三、本书创新点
1.围绕太庙与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现实解读
本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研究成果为现实服务,特别是紧紧围绕中轴线申遗,太庙祖先崇拜、礼乐文化的传承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价值,对北京独特的古都地域文化和都城秩序进行了创新性的论证。
2.通俗而又严谨,具有独家研究的深邃的学术价值和普及性读物的通俗易懂
全书具有独家研究的深邃的学术价值,作者在研究方法上力求资料丰富,论证必须严谨,在写法上力求通俗易懂,注重趣味性。可读性极强,引人入胜,是不可多得的了解太庙、了解北京中轴线以及中轴线申遗的通俗文化读本。
3.本书通过对太庙与中轴线关系的研究创新性的解读“活态保护”,是“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
本书创新性的解读“活态保护”,与时代紧密结合,与中轴线申遗紧密结合,用一种既专业又灵活的方式,研究得出太庙文化对中轴线申遗而言的独特地位的结论。并基于对太庙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大胆地提出了太庙新功能以及更加合理深度利用的建议,从而为中轴线文化增添新的元素和生命原动力,是一次使“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两个结合”的最好实践,也为学术研究论著的范式提供了新的例证。
四、作者介绍
贾福林,资深礼乐文化研究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原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研究室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学术委员,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礼乐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炎黄书院副院长兼文化艺术暨非遗中心主任,京华文脉讲师团成员,出版有多部中华优秀传统核心文化的学术与非遗专著,多年在图书馆和大学进行演讲,毕生致力于中华礼乐文化的研究、传承、传播与创新性重建,2018年荣获首届中华炎黄奖。
太庙前琉璃门:太庙的正门//贾福林摄
五、获得规划、榜单、活动
北京市宣传文化引导资金资助项目
作家文摘 2月好书榜
活动情况
①北京图书订货会北京出版集团展位举办发布会
1月11日,《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新书发布会,在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北京出版集团展位举办。本书作者、礼乐文化研究者贾福林,作了题为“助力申遗: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的文化讲座。
本书序言作者、北京文物研究所原所长齐心表示,该书的出版有利于中轴线申遗、有利于太庙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北京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②太庙魅力解码北京中轴线古建筑文化经典走进大学校园
6月27日,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关键时期,由北京伦洋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北京中轴线建筑美学与文化内涵——《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分享会”在书湘四溢的北京印刷学院毕昇书坊举办。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解析北京中轴线和太庙古建筑的文化价值,不仅有力地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而且进一步落实市委宣传部“‘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这一主题活动,助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北京方志馆“太庙与中轴线”讲座宣传页
4太庙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讲座统计
(2023年6月20日——2024年8月6日)
2023年6月20日/历代帝王庙/魅力中轴线讲座/中轴线申遗与首都文化保护发展概说
2024年1月9日/市老干部管理中心/京华文脉讲座/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
2024年1月11日/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全国图书订货会讲座/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
2024年1月13日/东城图书馆/书海听涛讲座/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作家贾福林与读者见面会
2024年3月25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城市广播/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广播
2024年5月4日/角楼图书馆北京会客厅/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讲座
2024年3月18日/市总工会职工协会北京市职工文化大讲堂/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讲座
2024年6月27日/北京印刷学院/太庙魅力解码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讲座
2024年7月16日/北京方志馆/太庙与中轴线讲座
2024年7月21日/中国书店燕翅楼店./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讲座
2024年8月6日/全国总工会礼乐太学//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讲座
六、图书精彩内容摘录
神秘的太庙戟门边门
太庙在中轴线申遗中的价值
北京的中轴线起源于元大都,精确而艺术地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最为核心的知识与思想体系,具有罕见的文化和自然价值,它超越了国家界限,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坐落于中轴线核心位置的明清太庙,其罕见的文化和自然价值、超越国界、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表现在哪里呢?
第一,是崇高性。太庙具有五千年的传承史,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之一。它位于国家和皇帝主政场所的中心、中轴的脉点,等级非常高。以屋顶为例,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是分等级的,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其中,庑殿顶是等级最高的,而故宫太和殿和太庙享殿采用的都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
第二,是唯一性。太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两个王朝共同使用的皇
家祭祖建筑群,是中华民族祖先崇拜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北京中轴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北京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第三,是完整性。太庙是一个建筑群,不是一个单独的庙,而且
是一个保存完整、功能齐全的建筑群。太庙位于紫禁城左前方,平面
呈矩形,有三重红墙环绕,建筑格局完整,建筑保存完好。
第四,是原真性。太庙的主体建筑都是明代建筑的原构,是明代
官式建筑最经典的遗存。太庙主要建筑三重大殿、戟门、东西配殿、
神厨、神库、井亭、玉带桥、牺牲所等,主体建筑均为明代原构,体
量之大为中轴线之最,蕴含着祭祖制度的完整理念和历史信息。明朝永乐皇帝在永乐十八年(1420)初步建成紫禁城,次年,紫禁城主体建筑三大殿全部被烧毁。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重建三大殿,嘉靖年间(1522—1566),三大殿再次被烧毁;重建后,万历年间(1573—1620),三大殿又被烧毁;天启年间(1621—1627)重建三大殿,李自成进北京,放火烧了紫禁城,三大殿只剩下一点地基。清军入关以后,紫禁城建筑大多是被重建的,只有角楼等少数偏远建筑是明朝遗留下来的。因此,确切地说,现在的故宫,基本上是清朝修建的,明朝建筑微乎其微。另外,天坛只有南神厨是明朝的,北京的一些建筑,如大高玄殿是明朝的。这些现存明代建筑都无法和 太庙相比。太庙这种体量巨大且基本上为明朝原构的建筑,在中轴线上是绝无仅有、极为珍贵的。
端庄美丽的太庙井亭//贾福林摄
第五,是艺术性。建筑是无声的音乐。太庙在规划布局、建筑形态、建造技术、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蕴含着“左祖右社”的古代都城营建规制。中国古代建筑通常为石基、木构。木结构之一的宫殿建筑,行话叫做官式建筑,其艺术性发展到明朝达到了顶峰。
太庙作为中国农耕时代皇家建筑顶峰之作,整体上非常优美。中轴线作为古都和现代首都遗产申遗,其地域性标志就来自祭祖的太庙,来自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城市建造规制。按照中国古制,“有宗庙曰国,无曰邑”。所以,邑被称作“都”或“国”是因为建有宗庙。古代圣贤的论述和阐释,使“都”“邑”数千年的古老定义得以明确,这种定义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权威性。这一权威性,确定了宗庙乃至太庙是都城决定性的标志之一。因而,太庙也是北京都城中轴线的标志,这就是太庙在中轴线申遗中所拥有的最重要的、本质的、罕见的、绝无仅有的标志性地位。也就是说,没有太庙,就没有国都北京,就没有北京的中轴线。这就是太庙坐落于北京中轴线核心部位的原因,这是由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祖先崇拜和礼乐文化所决定的,是中华 民族不可撼动的精神基因!
热心读者为讲座特制非首日封
七、文化届评价:
本书得到了文博历史界许多专家的肯定和赞誉。
1.北京文物研究所原所长、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齐心:
北京文物研究所原所长、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齐心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作者执着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即使退休了仍然锲而不舍地研究太庙文化,从祭祀到礼乐,从传承到创新,在2005年、2015年、2017年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的基础上,孜孜不倦,为助力中轴线申遗撰写深度研究中轴线的新书,而且立意要求颇高,可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本2024年出版的新书将在全球视野中,找到中华文化的地位,带领读者认知北京宏阔壮丽的景观特征,认知中轴线连续完整的空间序列,认知太庙传统核心文化的精神价值,认知首都北京多元文化载体的历史传承……同时,本书还诠释了太庙在哲学、礼制、建筑乃至审美等多方面的价值。本书的出版,有利于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利于太庙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北京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复兴伟大事业的发展。
2.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顾问毛佩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顾问,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的毛佩琦先生充分肯定了本书的价值:祖先崇拜、尊礼尚乐是中华数千年的传统,太庙是可视可及的标志性文化遗产。本书深入阐释了太庙的历史文化,全景展示了北京太庙的现存风貌,必将助力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罕见的人类历久而永远的普遍价值,凝结在太庙600多年的空间——这就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突出普遍价值”(OUV)核心元素,是五千年的文化凝聚、中华根脉,也是不绝如缕、泽被万代的制胜法宝,对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封面
3.建设部原司长,中轴线研究专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先逵
建设部原司长,中轴线研究专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先逵先生更多地从古建礼制等方面给予本书高度评价:本书系统讲述古都太庙文化,对中华独有的祭祖孝道渊源进行了充分解读,对太庙礼制建筑类型的形成演化与个性特征做了明确的阐释,在文化内涵及哲理意蕴上加以探寻,古都建制、中轴对称、左祖右社等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彰显着传统文化核心的哲学精髓,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成果,对于所有坛庙礼制建筑大众化的科普教育,也有启迪示范的指导意义。
4.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高舜礼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高舜礼先生,更多地从文旅价值方面充分肯定了本书的有益功能:本书研究的北京太庙,向广大读者专业性地展示了世界最大的祭祖建筑群和中华庙坛礼乐文化瑰宝,古都千年文化圣殿,中华时代精神家园。太庙文化创新性传承给我们的启示,对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传播中华礼乐文化,加强文旅产业融合,推动文旅资源开发,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助力海内外游客参观、了解太庙文化,将发挥积极而有益的引领作用。